<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领导班子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今日头条客户端
        今日头条客户端
        视频中心 更多>>
        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
        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好故事
        记威宁县检察院行政公益诉讼第一案 一片树林的诞生
        时间:2022-04-1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威宁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威宁地方最有名,山清水秀好迷人。”一首威宁本地山歌,唱出了威宁人对绿水青山的深深眷恋和诚挚的热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从零突破,一路坎坷,勇往直前,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之路,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为县域经济发展,人居环境建设保驾护航,努力让威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记忆  不堪回首

        “5年前,只要一朝我家这个风向刮风,一股垃圾的腐臭味简直让我无法呼吸,出太阳的时候更是老火,我家只能把所有门窗关紧,就怕闻到那股恶臭。现在好了,一出门,眼前一片绿油油的杉树林,原来堆积如山的垃圾场已变为一片绿洲,那股难闻的气味早就没有了,心情都比以前舒畅多了。”距离威宁县人民检察院提起该院首例行政公益诉讼,现如今已过去5年时间了,当该院工作人员再次拜访村民赵长国时,老赵对工作人员这样说。

        老赵家从祖辈开始就居住在威宁县金钟镇冒水村龙井组,一大家子热爱并依靠这片热土得以繁衍生息。时间倒回5年前,随着全国城镇化发展进一步加快,日益繁华的城镇生活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的垃圾。塑料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这些垃圾去向何处、如何处置?这不仅成了当地党委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对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带来了巨大挑战。当时,镇政府将生活垃圾收集后,集中运输倾倒在该镇冒水村龙井组“格斗井”公路旁,日复一日,形成巨大的垃圾场,大量垃圾露天堆放,恶臭扑鼻。这对于距离垃圾场不到一千米的赵长国家等10余户村民,是噩梦的开始。

        破茧  公益诉讼“零”的突破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决定》,拉开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序幕,贵州省成为被授权的试点省份。高检院、省院作出部署后,威宁县人民检察院迅速行动,积极谋划,开始重点围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进行线索摸排,争取尽快实现“零”的突破。“这是一项之前没有人干过的工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全靠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要跋山涉水,一边要翻阅熟悉大量的法律法规,当时也感到很迷茫,找不到方向,但是内心深处有一股劲,就是别人都能做成,我为什么不能!”办理该案的检察官禄磊这样说道。

        通过大量的走访工作,检察官将目光聚焦在金钟镇的垃圾填埋场。由于是初次接触公益诉讼工作,在调查取证、法律适用、办案程序等方面无先例可循,办案检察官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做。通过一次次的现场走访调查,到有关部门询问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聘请贵州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专家对现场环境影响作出了评估。在通过大量的调查取证和论证工作后,确认了金钟镇人民政府违法行使职权。2017年1月,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向该镇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纠正违法行为。检察建议发出后,该院多次督促该镇进行整改,并到现场进行调查走访,发现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整改,违法行为仍在持续,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2017年3月20日,威宁县人民检察院以金钟镇人民政府违法行使职权起诉至人民法院,此案是该院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2017年5月23日,该案在普安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判决确认威宁县金钟镇人民政府在该镇冒水村龙井组集中倾倒垃圾的行为违法;并责令该镇依法履行管理职责,采取补救措施于2017年12月31日前完善垃圾堆放场的环保治理工作,确保达到环保要求。威宁县全县各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到庭旁听案件审理。

        “成了全县首个公益诉讼被告,除了惭愧,其实我更多的是反思和警醒。之前对检察公益诉讼不了解,认识上存在不足,没想到检察机关‘动真格’,这对我们行政机关是好事,对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又多了一份保障和监督。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判决要求,迅速开展整改工作,确保问题得到切实整改,更好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时任金钟镇人民政府的镇长出庭应诉时说道。

        判决后,金钟镇人民政府迅速开展了整改工作,组织对现场垃圾进行清运,对场地进行填土恢复植被。2017年6月下旬,整改工作完毕,现场40余亩场地已完成覆土并补种上1万余株杉树,目前树木成活率高达90%,长势良好。

        20223月,办理该案的检察官到现场进行回访。原来的垃圾场现如今俨然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树林,树木大多成长到两米以上,林间鸟语花香。看到眼前的一幕,再回想起3年前的景象,就好像看到检察公益诉讼开出的“第一朵花”,一行人难掩内心的激动与欣慰。2022年4月,威宁县人民检察院与金钟镇镇政府在曾今的垃圾场,现在的柳树林联合成立了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警示教育基地,为生态修复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同时,起到警示教育、预防后续侵害继续发生、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等作用。

        振翅  公益诉讼护航“阳光城”

        5年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做好“公共利益守护人”。积极探索建立公益诉讼跨省检察协作机制,与云南省彝良县检察院、宣威市检察院、会泽县检察院就开展洛泽河流域、可渡河流域、牛栏江流域生态保护共同签署《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配合协作意见》,共同构建两省四地检察机关保护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生态环境共同体。

        五年来,该院已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件,办案领域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未成年人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实现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良好效果,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

        “要把公益诉讼检察做成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主动作为,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这是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化宏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要求。

        “北方飞来的黑颈鹤,请到草海来做客,这里的湖水最甜,这里的鱼虾最多……”优美的歌声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不负历史赋予的使命,不负人民的期盼,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凝心聚力,一心为公,砥砺前行,同这片生机盎然的树林共同成长。

         
        版权所有:毕节市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